新春将至,家家盼望着过春节迎新春,然而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子女是心智障碍或其它残疾情况,子女不能履行赡养义务,更没有民事行为能力,老人步入晚年行动不便,却要日复一日起早贪黑照料着无法生活自理的儿女,“当我们没有了,子女谁来照料?”老残特殊家庭作为双重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共同的关爱。
2018年1月29日-31日,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携手海淀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共同走进贫困老残特殊家庭家中,和老人们一起拉家常,了解子女情况,基金会还准备了慰问金和新春礼包,给每户家里添财送福,让大家提前感受到年味渐浓。

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的同事为老人们介绍了“代理儿女”项目,作为北京市民政局批准建立成立的跨养老和助残领域的公募基金会,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是为北京市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担保服务的政府指定机构,为特殊家庭老年人及残疾人提供入住养老机构、残障子女托养、紧急就医等担保工作。
活动现场一位老人表示,不管自己年龄多大、行动多不方便,仍然起早贪黑照顾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子女,自己生病不敢医治,入住养老机构没人签字,可否能带着孩子一起入住,子女以后是否平安健康生活?这些重重的困难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在老残特殊家庭成员身上,而“代理儿女”项目让他们看到了曙光希望,“不仅自己入住养老机构有了保障,孩子未来也有了依托”。
海淀清河街道残联刘洪主任表示,特殊家庭尤其是老残家庭的老年人大多数面临着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而仅仅清河街道就有近1000人面临这类情况,“代理儿女”项目走进这些家庭,面对面去了解大家的切实需求,能更有效地推进这个项目,帮助到更多人。

海淀基金会秘书长赵越凡表示,为了使“代理儿女”项目帮助到更多的老人解决更多的养老问题,基金会将项目中的为老服务进行了分类,将一部分不属于基金会工作范畴但老人确实需要的工作,向社会公开招募具有专业服务资质及良好品牌信誉的合作伙伴,为老人提供金融养老产品服务、法律服务、养老机构服务、精神评估服务、财产评估服务、行为能力评估服务、咨询服务、资产处置服务等。
海淀智协马建国主席表示,“代理儿女”项目是极具创新性的项目,在政府难以做到大包大揽的背景下,基金会通过引入社会组织的参与,将市场供需之间实现有效对接,这样的工程不仅需要基金会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多方的参与、政策的创新和畅通,项目才能更好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