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招募合作伙伴——“代理儿女”:从亲情入手,用法律保障

发布日期:
2018-01-13

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招募合作伙伴——“代理儿女”:从亲情入手,用法律保障


据统计,本市现有常住老年人口340.5万,其中独居老人数量已达到30万,无子女家庭也已超过5万。过去,失独老人、子女无民事行为能力、无子女及子女不在身边尽孝等老人因为没有法定监护人,在入住养老院、突发疾病住院手术时会遇到各种麻烦。

2016年1月起,北京市民政局在全国率先启动特殊家庭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项目,特殊家庭的京籍老人可委托市民政局指定的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代理老人办理入住养老机构的签字等事宜。此外,该基金会还可以接受老人的授权,代理财产管理、维权等一系列涉及老人需要帮助管理的事务。失独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家庭老人入住养老院、生病住院时有“代理儿女”帮他们跑腿办手续。记者从基金会了解到,项目实施两年,目前共服务了50余位老人。同时,在运营中,基金会也发现了自身力量有限,现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合作伙伴。


百年老人的遗憾


张女士夫妇属于无子女夫妻,张女士的老伴儿长期半身不遂,前几年张女士发现自己也患上肝癌。老两口儿一直想去市第五社会福利院安享晚年,但根据他俩的情况,在“五福”必须要分开居住。这对于结婚30多年都未曾分离的他俩来说有点难。当老两口儿听说基金会可以代理特殊家庭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时,老人找到了基金会,希望他们可以帮自己和老伴找到合适的养老院。

 

基金会在核实了老人身份后,与张女士老两口儿签定了一系列协议,正式成为了老人的“代理儿女”。基金会的谷老师根据张女士的要求,帮他们找到了位于丰台区的南苑社会福利中心。两位老人在那里不仅可以住在一起,生活条件也让二老满意。

因为张女士已经是肝癌晚期,身体非常虚弱。从去年6月开始,病情开始极度恶化,吐血便血更加严重。“我们作为代理儿女是需要24小时手机开机的,因为老人可能会随时跟我们联系。那天我记得是大概晚上11点左右,我接到了养老院的电话,说张女士不行了。我赶紧穿上衣服打车去了南苑,接上张女士,我还带上她的弟弟和弟妹一起就奔到了东直门医院。若老人进医院抢救就需要我签字。当天,我们一直忙到后半夜,张女士的病情终于稳定了。我看已经凌晨3点多了,就趴在她床头睡了一会,一早回单位上班了。”谷老师说。

 

谷老师在养老院帮老人签字

之后像这样的急诊抢救又发生了两三次,到了9月份,张女士再次因为病情恶化住进了医院。大夫告诉谷老师,老人大概也就只有几天的生命了。想到张女士之前跟他说过自己家的一些情况,谷老师觉得应该帮老人解决遗憾。“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不要让老人带着遗憾走。我觉得这没有什么需要避讳的。”谷老师说。张女士可能也预感到自己的情况,她跟谷老师要求立遗嘱。有经验的谷老师很快联系好了律师、见证人。张女士立完遗嘱,了却了心事后第二天就离开了人世。基金会秘书长赵越凡告诉记者,帮助特殊老人完成自己的心愿是基金会必须要做的事情。“张女士老两口儿生病后一直是张女士的弟弟、弟妹帮着照顾,而她先生那边的几位亲人却鲜有露面。因此张女士一直希望可以将自己的房子留给弟弟一家。还好我们在她弥留之际,让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将她名下的财产进行了分配,也为老人保住了部分财产。张女士过世后,她的老伴儿就被他的亲人接走不再由我们代理。”赵越凡说张女士是他们做“代理儿女”后第一位过世的老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基金会存在的局限性。

“比如公证处在做老人房产公证时,需要老人的直系亲属在场,可这正是这些特殊最大的缺失。如何从政策层面上为这些老人提供绿色通道,也是基金会下一步必须要解决的。”赵越凡说。

“代理儿女”的无奈可望解决

 

 

    扶老助残基金会前往西城区大栅栏街道

为特殊老人讲解“代理儿女”项目

赵越凡告诉记者,基金会成立之初,考虑到特殊老人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在入住养老院、出现疾病或特殊事故等情况时的尴尬,想到通过代理服务让这部分老人的权益尽可能小的损失。然而项目运行后,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着实让基金会体会到了“代理儿女”的无奈。

赵越凡给记者讲起了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情:一位入住“五福”的失独老人,因为在院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骨折。基金会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到了医院,并签字为老人做了手术。手术后,工作人员为老人安排好在医院的生活,之后便离开了医院。没过几天,老人的电话就直接打到了赵越凡这里,原来老人觉得“代理儿女”没有天天陪着她,有点闹情绪。“我很理解这位老人的心情,她对‘代理儿女’有种依赖,她觉得自己生病了,儿女就该在床边陪护。但我们的职责只是为这些老人担保,代理他们入住养老院。天天陪护不是我们的工作范畴。”赵越凡说。

 

 

正是类似这样的事情,让赵越凡意识到基金会要想继续发展,最重要的是厘清职责。“今年我们首要的工作是做好代理工作的标准化,分清哪些是我们的分内工作,分清哪些是特殊老人需要的服务。”赵越凡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将“代理儿女”项目中的为老服务进行了分类,将一部分不属于基金会工作范畴但老人确实需要的工作,向社会公开招募具有专业服务资质及良好品牌信誉的合作伙伴,为老人提供金融养老产品服务、法律服务、养老机构服务、精神评估服务、财产评估服务、行为能力评估服务、咨询服务、资产处置服务等。

“今后基金会就是一个大平台,我们为这些老人把好服务商关口,当老人需要这些服务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老人建议。这样类似老人抱怨无人陪护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了。”赵越凡说。正是类似这样的事情,让赵越凡意识到基金会要想继续发展,最重要的是厘清职责。

立足特殊家庭老人,暂不扩大服务范围

 

基金会运营两年,共为50余位失独老人、“两老一残”(一残即独生子女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智障人士)家庭老年人和无子女老年人等特殊家庭老年人担任“代理儿女”。

赵越凡表示,虽然目前从工作数量上看并不多,但基金会没有扩大服务范围的打算。“我们进行过测算,我国是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绝大多数还处于活力老人阶段,再过5到10年,这些老人将更多进入到活动能力受限、需要入住养老院的阶段。因此基金会目前主要的服务人群还不会有很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将子女送到国外,对于这类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是否可以申请“代理儿女”服务,赵越凡表示,目前这类情况,基金会暂时没有受理,“经常有这样的老人来我们这里咨询,我们还在考虑中。因为为这类老人代理需要收费,如何收费还需要论证。”新创建的“代理儿女”服务,本市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如果试点成功将可以向全国推广。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董文勇提出,“代理儿女”制度的实施,解决了特殊家庭老年人无法入住养老院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种机制,在政府难以做到大包大揽的背景下,通过引入社会组织的参与,实现了市场供需之间有效对接。”


相关推荐

99公益日|感恩有您,同心同行
感恩有您与数千份爱心不期而遇融上万点善意绘就温暖感恩您的出现...
99公益日|一年一会,今年继续为老残群体集结
何为“99公益日”“99公益日”是腾讯公益自2015年起联合...
紧急驰援|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爱心捐赠送达灾情一线
近期,北京出现极端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北京扶老助残基...
洪水无情 人间有爱|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同舟共济·驰援门头沟抗洪救灾
近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多地持续强降雨,强降...